中越跨境生态廊道重塑 催热观鸟潮
中新社广西百色11月6日电 题:中越跨境生态廊道重塑 催热观鸟潮 作者 张广权 凌箐璐 秋日清晨,中越重塑广西那坡县城厢镇者庙村的跨境密林中,71岁的生态林秀文屏息凝神。相机“咔嚓”一声,廊道不仅定格一只大仙鹟展翅的催热潮瞬间,也为一条连接中越两国生灵的观鸟生态廊道留下见证。这样的中越重塑守望,他已坚持九年。跨境 位于北回归线上的生态中越边境区域,是廊道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“服务站”。得天独厚的催热潮自然环境,使其成为众多珍稀动植物的观鸟天然庇护所。 “鸟儿不懂边界,中越重塑它们的跨境生存,就是生态我们最真实的生态答卷。”九年间,林秀文拍摄了上万张照片,记录逾280种鸟类,其中20多种为广西首次记录。这些影像成就了一份长期生态监测的“民间档案”。 林秀文的“民间档案”与官方监测数据相互印证,均指向鸟类种群的恢复。更值得欣喜的是,像绿宽嘴鸫这样的珍稀鸟类,在边境线越南一侧的观测记录也日益频繁。这表明,中越双方分别推进的生态修复工程,成效已开始叠加,正共同构筑起一条无缝衔接的“生命桥梁”。 这些生命影像,其价值不止于科研。它们通过社交媒体传播,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观鸟爱好者和摄影师,其中不乏来自越南、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“鸟友”。越南高平省生态摄影师阮文胜便是其中之一。拥有18年观鸟经验的他,将那坡视为“观鸟宝藏地”,并在此观测到黑颈长尾雉、蓝背八色鸫等珍稀鸟种。 “影像的力量跨越语言与国界。”阮文胜表示,他在社交媒体发布的鸟类照片常引发越南网友惊叹,“原来我们与中国共享如此多美丽的生命”。“守护共同家园”逐渐成为跨境民众共识。 然而,守护之路并非坦途。栖息地碎片化、非法捕猎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迁徙规律改变,仍是中越边境生态保护面临的共同挑战。阮文胜期待,未来,越中两国能建立数据共享平台、开展跨境联合巡护、举办观鸟科普展,让保护行动更具实效。 广西大学林学院教授蒋爱伍指出,中越边境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,许多物种在全球仅分布这一片区域。“构建有效的跨境生态廊道,对区域乃至全球生态安全都至关重要。”他认为,民间记录者的长期观测,不仅为科研积累数据,更通过生动影像,在公众心中播下生态保护的种子,促进跨境生态保护共识形成。 如今,林秀文正酝酿新计划——他打算精选九年来的鸟类影像编纂成图鉴,为中越边境生态廊道留存一部充满生命温度的视觉档案。(完)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双“龙”出海 第42次南极考察有何看点?
- 知名艺术家黄永玉逝世 曾执笔2023兔年邮票
- 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债务上限法案
- 中国好声音亚军去世,年仅37岁!这种黑痣要当心!
- 湖北云梦举办简牍文化系列展 发布研究成果
- 美国众议院规则委员会通过暂停债务上限的法案
- 俄外交部:美情报机构在美企帮助下对本国和外国公民实施监控
- 共罚没逾3亿!医药领域再开反垄断罚单 远大医药回应已整改
- 通河松花江特大桥防撞设施安装工作圆满完成
- 放弃登顶珠峰花1万美元救起濒死登山者,获救者却只愿承担4千
- 台湾“电荒”藏不住!民进党当局奇葩怪招显无能
- 2023年中国内地大学第三方指数发布,1028所高校入选
- 为什么献血400ml没事,失血400ml却很危险?
- 中国篮协:恢复新疆广汇篮球俱乐部注册新运动员资格
- 中国籍珠峰攀登者称救人后获救者不愿付全部救援费!律师分析
- 六大行创十年来最好业绩
- 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赛将实现“零延时、零等待、零接触”无感通关
- 亚马逊:6月30日Kindle中国电子书店停止运营
- 创造5项国际领先桥梁技术,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今日合龙
- 大叔未偷拍仍遭女子曝光 四川大学:将依规依纪处理
- 搜索
-
- 友情链接
-